行業資訊
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申報材料有哪些要求
一、基礎立項材料
立項申請文件
- 縣級人民政府出具的正式申請函,明確申報意愿、責任主體及實施范圍。
- 需附整治區域矢量圖(邊界清晰,與“三區三線”不沖突)及最新國土變更調查數據。
可行性研究報告
- 包含資源潛力分析(耕地碎片化、建設用地低效、生態退化等)、整治目標(如新增耕地≥5%)、實施路徑及預期效益。
- 需提供資金預算方案,明確財政投入、社會資本參與及指標收益分配機制。
二、實施方案編制要求
核心內容
- 整治任務:農用地整理(耕地連片)、建設用地整理(拆舊復墾)、生態修復(濕地恢復、水土保持)等。
- 實施計劃:明確3年實施周期,分階段安排子項目(如土地平整、道路建設)。
- 資金平衡:需核算總投資(含工程費、管理費),并說明收益來源(如節余指標交易、土地出讓收入)。
技術規范
- 采用GIS系統繪制土地利用現狀圖、規劃圖,標注調整地塊坐標。
- 數據庫需與國土空間規劃“一張圖”系統銜接,確保圖數一致。
三、規劃銜接材料
國土空間規劃一致性
- 提供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批復文件,確保整治后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、生態保護紅線不突破。
- 若涉及規劃調整,需提交規劃修改論證報告及專家評審意見。
專項規劃對接
- 與村莊規劃、生態修復規劃、產業規劃等銜接說明,避免沖突。
四、公眾參與材料
村民意見
- 需兩次公示:第一次劃定整治區域時,第二次實施方案編制完成后。
- 涉及拆遷安置、權屬調整的,需提供村民簽字同意書(比例≥2/3)。
權屬調整方案
- 明確土地、房屋等權屬變更規則,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決議及公示材料。
五、負面清單規避材料
合規承諾書
- 違背農民意愿合村并居、強制流轉土地;
- 調整永久基本農田未落實“先補劃后調整”;
- 破壞生態保護紅線或歷史文化遺存。
- 縣級政府出具承諾,保證不涉及以下情形:
風險防控方案
- 針對可能引發的信訪、輿情風險,提出化解措施(如補償標準公示、矛盾調解機制)。
六、其他專項材料
技術支撐文件
- 第三方機構出具的生態影響評估報告、水土保持方案。
- 涉及高標準農田建設的,需提供灌溉排水、田間道路等工程設計圖紙。
資金保障證明
- 財政資金配套文件(如財政預算批復)、政策性銀行貸款意向書或社會資本合作協議。
地方差異化要求示例
省份 | 特殊材料要求 | 依據 |
---|---|---|
湖北省 | 村莊規劃批復文件、位置圖 | |
廣東省 | 試點方案及申報表、市級審查意見 | |
浙江省 | 土地清查報告、權屬調整意向書 |
材料提交注意事項
- 格式規范:實施方案需提交PDF(蓋章掃描)和Word版,附表需按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指南(試行)》附錄C編制。
- 時效性:所有材料需基于最新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數據,嚴禁使用過期圖件。
- 真實性:若發現虛假材料(如虛報新增耕地面積),將取消申報資格并追責。
建議申報前與省級自然資源部門對接,確認地方細則(如貴州省要求提供踏勘報告),避免因材料缺失延誤審批。
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